问题水引起的疾病—伤寒
伤寒,清末时译为肠热症,后受日本影响,音译为肠窒扶斯,又被称为湿温伤寒、肠伤寒、伤寒热,它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,在世界各地都曾发生,通常起源于食物或饮用水遭到带原者粪便所污染,很快造成大流行。它是由伤寒杆菌造成的急性肠胃道传染病,伤寒杆菌会破坏小肠壁,造成高烧及内出血。
疾病症状
潜伏期7~23天,多数10~14天,整个病程4~5周。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分为下述四期。
1.初期:病程第一周。多数起病缓慢,发热,体温呈现阶梯样上升,5~7日高达39~40℃,发热前可有畏寒,少有寒战,出汗不多。常伴有全身不适、乏力、食欲不振、腹部不适等,病情逐渐加重。
2.极期:病程第2~3周。出现伤寒特有的症状和体征。①持续高热,热型主要为稽留热,少数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,持续时间10~14天;②消化系统症状:食欲不振明显,舌苔厚腻,腹部不适,腹胀,可有便秘或腹泻,下腹有轻压痛;③心血管系统症状:相对缓脉和重脉;④神经系统症状:可出现表情淡漠,反应迟钝,听力减退,重症患者可有谵妄,昏迷或脑膜刺激征(虚性脑膜炎);⑤肝脾大:多数患者有脾大,质软有压痛。部分有肝大,并发中毒性肝炎时,可出现肝功异常或黄疸;⑥玫瑰疹:于病程第6天胸腹部皮肤可见压之退色的淡红色斑丘疹,直径2~4mm,一般在10个以下,分批出现,2~4日内消退。
3.缓解期:病程第3~4周,体温逐渐下降,症状渐减轻,食欲好转,腹胀消失,肝脾回缩。本期可出现肠穿孔、肠出血等并发症。
4.恢复期:病程第5周,体温正常,症状消失,食欲恢复,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完全康复,但在体弱或原有慢性疾患者,其病程往往延长。
药物治疗
1.氟喹诺酮类 抗菌谱广,杀菌作用强,口服吸收完全,体内分布广,胆汁浓度高,副作用少,不易产生耐药,用作首选。氧氟沙星300mg,每日2~3次口服,或200mg,每8~12小时1次静脉滴注;也可选用环丙沙星等。疗程为2周。儿童及孕妇慎用或忌用。
2.头孢菌素类 以第二、三代头孢菌素效果较好,胆汁浓度高,复发者少,常用于耐药菌株的治疗及老年伤寒和儿童伤寒的治疗。
3.氯霉素 氯霉素可用于非耐药菌株伤寒的治疗。在疗程中应每周查血象2次,白细胞《2.5×109/L应停药,更换为其他抗菌药物。伴有G-6PD缺陷的患者,用药后可发生溶血。本药对带菌者无效。婴幼儿、血液病、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。
4.氨苄西林 其适应证为:①对氯霉素等有耐药的患者;②不能应用氯霉素的患者;③妊娠合并伤寒;④慢性带菌者。疗程不短于2周。本药优点是胆汁浓度高。
5.其他 对耐药菌株引起的伤寒尚可选用阿米卡星及利福平等药物,但应注意其对肝、肾的毒副作用。
- 上一篇:蔬菜的10大不正确吃法
- 下一篇:饮用问题水造成的霍乱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