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凰县的农民把“粗粮”叫做“杂粮”,“杂粮”大致有玉米、红薯、荞麦等。小时候吃“杂粮”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。上个世纪70年代,农村还是大集体,以工分为基准发放粮食。父亲当时是生产队队长,也是家里的主劳力,全家人的吃饭依靠他,母亲在安排生活时,常玩“一锅两制”:煮饭时,将米汤舀干后,把半熟的米盛出一半,另一半则掺进早已准备好的红薯粒或玉米粒,拌成红薯或玉米饭,再将盛出的另一半熟的米倒进锅里,结果一半是纯米饭,另一半是夹杂有红薯或玉米的“杂粮”米饭。
“杂粮”饭我吃了十多年,我盼望有朝一日能天天吃上白米饭。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,县乡干部到村里开会,研究村民承包田土的事情。从那时起,田土承包到了户,党的富民政策解放了农民的生产力,村民的种田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出工又出力,加上科技兴农政策的引导,良种良法成为了农业增产增收的法宝。天天吃白米饭的心愿,因党的政策好给圆了。告别吃“杂粮”的年代后,村里的农户种的“杂粮”成了养猪喂牛饲料。
90年代,我从山村到城里工作,每次回老家,都要到村里去同村民们忆苦思甜,听到和看到的是寨子里家家户户牛满栏、猪满圈。我端着饭碗串门走户时,村民家的饭桌上每餐总少不了有一碗肉。村民们都说:“现在政策好,呷饱饭还有肉,朋友来了还要喝酒。”看到村民们过上了这么好的甜蜜生活,我心里感到非常喜欢。记得2001年4月,老乡邀我回老家。走在昔日熟悉的山道上,望着眼前连片的金黄色杂交玉米,同行的老乡用手势比划地给我介绍:“现在,村民将承包到户的田土又自发地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,进行集约化农业产业开发,山坡连片种上了新品种玉米等杂粮作物。”
老乡看我感到奇怪,他把富裕的喜悦挂在嘴上:“村里种的新品种杂粮,都是上海、广州等大城市的老板开的订单农业,以前大家怕吃的杂粮现在成了村民们赚钱的产业。”老乡象做广告样的地讲了下去:“粗粮食品含有人体需要的丰富营养,是一种时尚的保健食品。村子里新修的洋房子、家里用的冰箱和彩电都是种杂粮赚来的。”我想,这是因为现在党的富民政策好,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,也就讲究了饮食的营养质量,“粗粮”成了富裕后人们健康生活的需要,也成了乡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“钱包”。党在农村的好政策,把“粗粮”由苦变为甜。
- 上一篇:玉米怎么煮才营养
- 下一篇:为什么常食玉米能益寿